有許有的人一開始會覺得奇怪,已經有功能強大的Photoshop了,Photoshop甚至變成動詞了(例:我黑眼圈好重,你幫我Photoshop一下再傳過來),為什麼Adobe還要大費周章地推出Lightroom呢?

 

從一個業餘攝影者的角度來看,問題就出現在"功能強大"這上面。Photoshop應用的範圍不只是攝影師,還包括繪圖,設計,甚至一小部分的程式設計,各種只要有稍微牽扯到圖像的行業,都可以用到。但這樣一來,Photoshop就無法針對其中一個行業-- 攝影,來做專門滿足這個領域的需求。於是Lightroom由此而誕生。

 

Lightroom的特色大概要從什麼人適合使用它講起。首先,Lightroom最基本的設計是批次大量處理照片,最適合直接讀取RAW檔。如果你平常照一次照片就是上百張的RAW,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做篩選工作,那Lightroom的四層的分類方式(標旗分類,顏色分類,星級分類,快速分類)跟快速鍵就很適合你。用我的工作流程(workflow)來看的話,我篩過第一次先把不要的打上X,然後選擇一次刪除被打X的照片;剩下的照片之中再用星級分類來打分數。如果這些照片之中有些要被抽出來另做他用,再用顏色分類。

 

如果你的照片通常只需要大範圍的修飾,而沒有打算做其他很藝術性的變化,那Lightroom也很適合你。如果有整張照片需要處理的情況(例如白平衡,亮度,色彩飽和度)就用Lightroom;如果是小範圍的處理(例如把黑眼圈移除),就適合用Photoshop。但Lightroom從第一代開始至今,增加了不少小範圍修飾的功能,比如說去除照片上的汙點(可以拿來去除痘疤),多功能的濾鏡和筆刷。雖然說還是無法達到把肌膚撫平的程度,但是本身拍的照片沒有什麼很大缺陷或著只需要簡單調整,這些功能也就差不多了。

 

下面附幾張Lightroom的效果:

 

簡單介紹一下Lightroom的介面,右上角是使用模式,一般我會在Library(作品集模式)下使用左下角的Import(輸入)功能,把照片依照拍攝日期輸入。照片下方圈選起來的是挑選的標記,現在只顯示了被挑選標上旗子的照片,旁邊上面有畫X的則是不要的照片。另外就是星級的分類,但我這個資料夾裡的照片並沒有用到。最下面是這個資料夾裡的所有照片,共754張裡面有96張被挑選出來。在Lightroom的各種模式(Library, Develop, Slideshow, Print, Web)最常用到的就是前兩項,作品集模式跟處理模式;後三項顧名思義分別是幻燈片模式,印刷模式跟網路模式,主要是照片處理好之後的呈現用。對於只是單純地處理照片,沒有打算給客戶預覽的人來說,用到的機會不多。

 lesson1-1

 

進入後製處理模式(Develop)之後,就是重頭戲了。我很喜歡的一個功能是左下角圈起來的Y功能,可以呈現照片處理前後的差別;像這張照片是在處理模式下轉成黑白,另外補充一下,Lightroom把彩色轉黑白的功能也是有很大發揮空間。

 

  lesson1-2

 

在處理模式下,把右邊的選單拉出來之後,就是照片右邊的部分了。最上面是拍攝時的相機設定跟曲線圖,下面是幾個裁切,去除汙點,去紅眼,濾淨跟筆刷的選項,接下來紅框內是白平衡跟色溫的調整,色彩飽和度跟對比等細部調整。選單繼續往下拉還有其他的功能,就先不一一介紹了,有機會再寫新的Lightroom教學文會用到。

 

  lesson1-3

 

其實在幫我的部落格定位的時候,我很隨意地只想有個分想照片跟一些心得感想的園地,但是寫了幾篇Photoshop教學文之後,實在感覺我已經很久沒在用Photoshop修圖了;大部分的照片後製工作都是在Lightroom上完成。有鑒於似乎比較少中文的教學文在談論Lightroom,所以就一時興起很簡略地談了一下。好像現在Lightroom還沒有正式的中文版?其實有點可惜,我回台灣的時候注意到很多觀光地點都是人手一台DSLR,現在業餘的攝影師其實很多,如果能有效率地Lightroom,真的可以減少不少批次處理檔案的速度。

 

西雅圖地區最近開始下起雨來了,依照往年的慣例,這場雨會下到明年五月,所以我們能出去戶外拍照的機會大減,沒有照片好貼,以後說不定會出現很多篇教學文噢,哈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ine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